【党员谈党史】铭记光辉历史,认识伟大贡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诞辰。回顾过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1920年,先进知识分子向工人群众进行革命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而后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致力于结合中国实际,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阶级觉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就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将全国人民组织动员起来、全面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才能做到抵御外辱、夺取政权、顺利执政。
遥想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有大量普通的劳动人民争先恐后地给侵略者当“带路党”。甚至当日俄战争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时候,还有大批麻木的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侵略者虐杀而无动于衷。国人麻木和一盘散沙的状态极大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狼子野心。当时,中国弱、日本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时,中国共产党发出了没有丝毫动摇余地的抗日宣言——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绝不和日本侵略者讲和,而是要奋战到日本完全战败为止。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一针见血指出,日本侵略者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是在做着“元朝灭宋、清朝灭明、英占北美和印度、拉丁系国家占中南美等等的好梦”,只是“这等梦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没有现实的价值”,“因为今天的中国比之上述历史多了一些东西”。
中国共产党就是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多了的“那一些东西”,而且中国共产党认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要想取得持久战的胜利必须进行全员动员:“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抗日以前,没有抗日的政治动员,这是中国的大缺陷……要胜利,就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然而一切这些,离不开动员老百姓。要胜利又忽视政治动员,叫作‘南其辕而北其辙’,结果必然取消了胜利。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民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唤起了民众,让每个中国人知道为何而战,为何而奋斗。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关心、爱护、帮助、依靠群众,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促进广大群众参加革命,为中国革命积蓄力量,注重“民力和军力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打击”。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全员政治动员,使得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不仅完成了全国的政治动员,结束了中国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状态,而且还自始至终注意全面提高人民的素质与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广泛面向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广大干部开展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敌后抗战最为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进行了干部培养和文化教育工作,还在根据地创办了中小学校开展初等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启了更加伟大的征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时候,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先生就敏锐预测到中国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和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他认为中国有巨大的人口,而且中国共产党下了大力气在全国扫盲、推广教育,加上政治稳定,所以中国必然很快就会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试想当时中国的经济基础与人才素质整体而言在世界上是末流,但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大力发展教育,就让远在欧洲的政治家阿登纳准确预测到中国的强势崛起。而且,实际的历史发展脉络也正如阿登纳先生所言——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从救国、兴国、富国迈向了强国之路。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全民政治动员、全国扫盲、大力发展教育、科教兴国是我们现在能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动因。身为党员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涵养教育情怀,深刻认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定教育报国的初心使命,努力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