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yd7610检测中心,云顶yd7610首页地址

【农民日报】现身说法接地气 取长补短增活力——浙江丽水电大农民大学生宣讲团工作纪实-云顶yd7610检测中心时讯网

返回国开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现身说法接地气 取长补短增活力——浙江丽水电大农民大学生宣讲团工作纪实

最近在浙江丽水市,有支活力四射的队伍,成员都是丽水广播电视大学的农民大学生,他们讲的是产业发展、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实战经验和切身体会。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据介绍,这群农民大学生来自各行各业,身份背景不尽相同,半路出家搞宣讲,尽管非科班出身,却学以致用,既充满着“土味”,又激扬着“新气”。大家在宣讲中各取所长,吸引越来越多的乡贤和青年回乡筑梦。

  谁来宣讲?

  45岁的邱文荣,刚成年时就出门打工,后来干起了绿化生意,年收入两三百万元,家里两部车、几套房。让人没想到的是,放着大钱不赚,4年前,邱文荣回村当了村党支部书记。

  邱文荣的老家,地处浙江青田县舒桥乡西武头村,距离县城尚有近百里,是个山谷间的狭长村。因为实在偏僻,小村几乎空心化,集体经济更是长年“剃光头”。邱文荣的决定,遭到了全家人的集体反对。他却“吃了秤砣铁了心”,不把村庄搞活,誓不罢休。

  走马上任后,村里的一摊烂账,马上给邱文荣“泼了冷水”。用了两年多,他才摸清门路,开始了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去年9月,邱文荣进入了丽水电大的“领雁班”。该班由丽水市委组织部主办、丽水电大承办,每年培训100人,主要对象是45岁以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或是优秀村干部、后备干部、优秀党员等。

  邱文荣是农民大学生宣讲团成员之一。第二批新晋成员总共25人,其中20人来自“领雁班”,丽水电大教授施蕾芬是宣讲团团长。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让所有农民大学生都为之兴奋不已。作为“17级园艺本科班”的班主任,根据省电大的部署,施蕾芬发起了成立宣讲团的倡议,到基层一线去宣讲。全班19名学生,9人加入其中。

  邱文荣正是在“前辈们”的感召下,听完了一场宣讲后,便毛遂自荐要求加入其中。丽水电大党委书记、校长杨云峰告诉记者,如今35名宣讲团成员,个个都身怀绝技,他们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电大的系统学习后,更有了所感所悟,让他们来宣传新思想、新政策,讲述如何治理乡村、发展产业,最合适不过。

  怎么宣讲?

  记者采访的第一站,是位于缙云县壶镇镇的联丰村。村党总支书记楼干强与邱文荣同岁,是“领雁班”的同窗,同样也是听完宣讲后,自发加入其中。楼干强回村当村党支部书记3年了,他告诉记者,这是完成20多年前未竟的事业。

  楼干强脑子活络,小小年纪,就已是村里的销售好手。当时,联丰村将草席作为重要产业。楼干强专跑销路,在村里颇有威望。

  “因为有产业,联丰村的底子不算差,可最近十多年,一直吃老本,渐渐就被其他村赶超。到了我手上,村集体甚至还有100多万元的欠账。”在楼干强看来,联丰毗邻集镇,而壶镇镇经济发达,简直就是“捧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想要改变现状,就得从基层党建抓起。

  2019年,壶镇镇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同于其他村,政府给多少钱就办多少事,楼干强抓住机遇,个人贷款400万元,加上其他资金,让村里改头换面。环境变好后,怎么转化为美丽经济?踌躇之际,楼干强进了“领雁班”,很快得到启发。

  年初时,楼干强去天台县街头镇宣讲,恰好发现当地有个后岸村,发展乡村旅游颇有一套,于是特地邀请镇里干部前往考察取经。果不其然,获益匪浅。回来后,仅用短短4个月时间,村口空地就成荷花池,塘边引入卡丁车。几日前,村里举办荷花节,3天试营业,就有5万多元的营业额。楼干强信心满怀地说,明年就给村民分红。

  种荷花的想法,同样源于宣讲团。蓝剑青是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利山村的党总支书记,大专、本科全在丽水电大读,是宣讲团的首批成员之一。与联丰村不同,利山是个“明星村”。当了两届的村党支部书记,对于如何发展美丽经济,蓝剑青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

  利山村,一大特色就是种莲。如今,全村有34家农家乐和民宿,去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接下来,依托毗邻古堰画乡的区位优势,以及少数民族聚居村的资源特色,村里正抓紧提档升级,并将其中3个自然村打造成畲族村寨。

  在丽水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周平看来,农民大学生宣讲团成员多是熟悉基层情况的村干部,他们立足农村实际,将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与农民关心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易接受,很好地起到了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作用。

  效果如何?

  莲都区黄泥墩村地处黄村水库下游,距离市区仅15分钟车程。过去一到夏天,人们自发来此戏水,可有人气没财气。周宏伟回到黄泥墩村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首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长期的矛盾让干群之间缺少信任。大家总以为只要有工程,村干部定能捞上一笔。久而久之,村干部索性啥都不干。于是,周宏伟想到了一个法子,试行“阳光票决制”,让监督看得见、权力管得好。

  还别说,这个方法真管用。后来,村里项目推进一路亮绿灯。今年“五一”小长假,由村民众筹630多万元,花了两年多时间建成的“碧水湾”开业。露天烧烤、水上皮划艇、沙滩摩托车……3个月,收入就有100多万元,“水经济”风生水起。

  如今,周宏伟上台宣讲,越讲越顺,他的“阳光票决制”更是遍地开花,学习者络绎不绝。如果说通过宣讲,周宏伟的治村之道得以发扬光大,那么“90后”农创客方敏则用一张巧嘴,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回归乡村、追逐梦想。

  作为宣讲团的首批成员,方敏讲的是她的手工土面故事。进电大学习时,她刚开始创业之路,因为闷头干,满是迷茫。后来因为经常亮相各种宣讲,视野逐渐开阔,包装、设计、营销全面升级,各种荣誉、机会接踵而至。

  “现在,我每年销售15万斤手工土面,其中近一半走线上,带动全村30多户农民发展。因为有了宣讲团,也让我结识越来越多的青年创客,大家自发形成社交圈,互相鼓励、相互学习。”方敏说。

  “这种宣讲接地气,老百姓喜闻乐见,同学们从中既能提升能力,又能升华思想,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发扬光大。”浙江电大党委书记徐公芳说。(2020年8月18日《农民日报》003版)



关注国开之声微信公众号